征文作品 内容详情

党建引领,学史力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2021-10-25 17:19:50 作者: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薛晓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摘要】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传统、开启新的征程、创造新的伟业作出了重要部署。2021 年也恰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通大附院)建院110 周年,医院发展到今天,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医院创始人张謇兄弟的远见卓识,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通大附院人的砥砺前行和接续奋斗。利用建院110 周年的契机,通大附院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医院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大力弘扬张謇爱国精神,厚植医院独特文化,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党建引领,张謇,医院文化,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所指出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建院110 周年之际,医院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广大职工在学习党史的同时,学习医院发展史,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实践通大附院核心(六心)文化内涵:红心向党、初心为民、仁心铸魂、匠心强技、恒心继业、齐心圆梦。

1 坚持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助推发展

2019 年1 月,通大附院在省内率先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长期以来,在党建引领下,医院文化助推着医院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医院以医疗服务为中心、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两翼,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让患者放心就医、便捷就医、舒心就医。升级改造医院老院区,2019 年投入使用4 万多平米的新门诊大楼,采用一站式服务中心,力求实现“患者只跑一次”。扩大和改造急诊楼,实现“五大中心”实体化,优化院内就诊区域,使环境更优美,流程更便捷。医院核心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南通地区首台“达芬奇机器人”落户通大附院,截至2021 年8 月已完成手术917 台,“人工心肺”(ECMO)团队让危重呼吸衰竭患者重获新生。在2019 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综合排名中,通大附院排列江苏省第6 位、全国第96 位。对江苏省290 家医院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通大附院门诊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名次快速上升。

2016 年12 月,通大附院被确立为全省第一批医院文化建设示范点。2018 年9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文件,表彰通大附院等19 家医院,在文化建设、品牌传播方面形成了系统经验和品牌效应,对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

医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院党委的高点谋划、强力推进和全院职工团结拼搏、共同努力下,通大附院于2020年11 月荣膺全国文明单位。2021 年又获评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 学习先贤精神,实业报国造福桑梓

鉴往事,知来者。提起张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爱国热忱和为民情怀。无论是官场沉浮还是在商海弄潮,以及其后发展教育、热心公益,张謇始终不变的是矢志不渝探索富民强国之路的精神。

2020 年7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讲到:“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2020 年11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总书记又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爱国、救国、报国,是张謇一生的追求,张謇为南通教育总计投资257 万两白银,独自创办或参与创办师范、纺织、医学、农业等高等学校和职业、专科学校近400 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

南通医院,作为中国人自己投资兴办的最早的综合性教学医院之一,就此定格在历史的瞬间。尽管无法还原当年张謇兄弟创办医院时的情景,但通大附院人切身体会到:南通,因为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因为张謇,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底蕴。

3 熟知医院历史,赓续为民服务血脉

早在医院创办伊始,张謇就确定了“医教相长”的先进理念。建院第二年,张謇张詧委托熊辅龙设立通州医院附设专门学校(南通大学前身),并于1912 年3 月14 日在《通报》刊登了首次招生广告,储备医学人才。1913 年,张謇为了学生实习创建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将南通医院原址改为学校所用,并另购土地新建扩大医院。正是张謇具有历史前瞻性的眼光,通大附院的百年发展中始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专家和医学教授的双重身份得以融合相通,也因此涌现了一代代名医、名师。

当年闻名遐迩的“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中的骨干,已成为各自领域中的领军人物。汤锦波享誉国际手外科,以他个人名字命名和中国地方命名的临床方法首次载入国际权威教科书。管怀进教授因对白内障工作的卓越贡献,被世界眼科学会授予“亚太眼科防盲杰出成就奖”,在2021 年欧洲著名“Expertscape”机构公布的“全球白内障专家”国际排名中,位列第49 名。刘璠教授成为通大附院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获任中华医学会分会副主委的专家。

张謇曾言:“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历代通大附院人已深谙此理,身体力行,将实干品质、创新意志、开放理念、教学相长,敢担当、能作为的作风立于国家大局中,立于万众口碑中。

4 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全院奋进力量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突然来袭,通大附院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彰显强烈社会责任感。2020年2 月分两批共派出18 名队员,奔赴湖北武汉和黄石奋战在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最前线。另外,派出专家分别奔赴北京、新疆、河北驰援当地核酸检测。

2021 年,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后,通大附院人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学史力行实践中。7 月22 日通大附院派出20名护理人员组成首批医疗队出发驰援南京,配合开展全人群核酸标本采集工作。7 月22 日至27 日,医院又陆续派出名检验人员增援南京,开展全人群核酸检测工作。8 月8 日,通大附院又75 人组成的南通第一支整建制医疗队驰援扬州,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其后,再组建派出5 位专家的康复医疗队。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通大附院人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通大附院一直发挥着公立医院履行公益职能的模范作用。据统计,截至2021 年9 月,通大附院援疆44 人,援藏13 人,援外30 人,援陕52 人,援宿迁一院9 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援鄂18 人、援北京1 人、援新疆1 人,援河北1人,援南京26 人,援扬州82 人。就在2021 年中秋节,通大附院12 位勇士在本应阖家团圆的日子,毅然辞别亲人,奔赴桑给巴尔执行援外任务。

面对当下,这是最好的时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通大附院发展蒸蒸日上;这是智慧的年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发明、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可为医院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这是信任的年代,通大附院人长久以来秉承的院训、宗旨让江海百姓对通大附院有高度的信任和依赖。展望未来,通大附院人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为早日全面实现“新院梦”“百强梦”和“康养梦”乘风破浪,为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事业续写新的绚丽华章。

作者:薛晓慧

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职务: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职称:副研究员

电话:13615211919

邮编: 1242880818@qq.com或者5119222@163.com


党建引领,学史力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实践研究.pdf